宏通雕塑
当前位置: 宏通雕塑 > 知识百科 > 城市不锈钢雕塑公共性问题的反思

城市不锈钢雕塑公共性问题的反思

查阅:965 发布时间:2019-12-20 11:35:18 电话:152-0002-6888

在1982年《城市雕塑建设的喜讯》中,作者辛国勋写道:“城市雕塑既可歌颂革命业绩,纪念历史人物,反映时代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鼓舞群众,也可以装饰环境、美化生活,丰富城市面貌”。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在当时的认知中,城市雕塑的内涵并没有包含“公共性”本身。而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公共艺术就是公共场所的艺术,在公共场所的雕塑就是具有公共性的雕塑。

20190815110855_70798

实际上,”公共性”强调的是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中新的倾向,公共艺术需要解决的是社会问题。城市不锈钢雕塑作为公共艺术,其公共性体现在它首先必须关怀社会核心价值,通过舆论引导批判精神。正如美术史家皮道坚提出的:“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公共艺术,体现着这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民主与自由的程度。”因此,在城市雕塑的设计方面,始终应该遵循着以关怀社会核心价值的社会学性质的思考。城市不锈钢雕塑的公共性一方面体现为公众对艺术的参与,一方面体现为公众对艺术的理解。城市雕塑被安放于户外或陈列于公共空间,公众能够随时进入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之中。但公众的理解程度,关乎到艺术精英化倾向问题。在西方,进入现代主义以来,前卫雕塑运动在艺术家和理论家的共同指引下逐渐转变成只注重自律发展的自为之物,一定意义上不再满足承载社会和生活功能的价值。而在中国的语境下,现今学院专家的参与使雕塑家的创作具备了专业性的基础,但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精英的专制,与广大的社会审美产生距离。但尽管如此,专家所起到的作用也不能被忽视,在以一种更为民主的程序推出城市雕塑的同时,专业人员和学者等有识之士应该走在公众的前头,将城市雕塑的功能从简单的纪念性功能,扩展至对于整个人类文化体系和生存境遇的思考,而这显然不是社会上全体民众都有的前卫意识。

20190815144641_92847

最后还有一个更为直观而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城市中随处可见的水平低下的城市不锈钢雕塑,已经泛滥到成为一种不受控制的"视觉暴力”。批评家杨小彦曾在文章《城市为什么可以不需要雕塑》中写道,"在公共场所竖立雕塑,是某种强势概念进入到这个空间的一种普遍方式。普通人是无法抗拒这种进入的。不仅无法抗拒,甚至要被迫认同。”其实这篇文章所呼吁的并非真的要铲除城市雕塑,而是重新反思城市雕塑存在的价值,以及它的建立标准,而其所关注的正是公共空间本身,公众是否在真正意义上获取了公共空间的支配权的问题。

20190817172207_56211

城市不锈钢雕塑的建设过程是城市的管理者、雕塑家、开发商或企业家、城市公众这四个方面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公众理应是最后的决定者,但假如公众没有获取对空间的支配权,那么这一切都是空谈。城市不锈钢雕塑的公共性,应该以更为多元的方式采纳城市居民的意见,最终体现社会公众的诉求,吸引公众直接参与,并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来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尽管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但真正的实际可行方案却不多见。学者鲁虹曾提出应该通过民主程序来推出公共艺术,具体体现以公众推选出来的专门委员会来制定决策并进行监督。一座城市不锈钢雕塑的竖立,如果也能够遵照这样的方式,必然能够在公共性方面得到推进。

20190815100929_83970

同时,除了保障民主制度,还需要建立城市不锈钢雕塑的美学评价标准,学者季峰将评价城市雕塑的美学标准归纳为“和谐美”"视觉美”和“意蕴美”,但这些口号化的原则还是相对抽象,关于城市不锈钢雕塑的审美标准,可以通过民意调查、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得到建立。总的来说,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对城市不锈钢雕塑的公共性问题进行再反思,才能逐渐避免为雕塑而雕塑的尷尬境地,重塑中国城市不锈钢雕塑的形象。

20190819111628_52434